查看原文
其他

【公司动态】为安法律金融COO刘波主持大数据金融的实践与趋势圆桌论坛

2017-01-10 为安法律金融


1月8日,由大黄蜂征信主办,零壹财经联合主办的金融科技与大数据应用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金融科技与大数据应用发展”。
本次大会将围绕金融科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与风险控制、金融服务的创新及效率提升等话题交流行业内最新进展及信息,探索创新模式发展、成果落地转化和未来合作可能性。
为安法律金融COO刘波、吾悠金融CEO李春秋、爱学贷总裁韦杰、前隆金融(手机贷)首席风控官何同国、永利宝科技CEO张玉丰、WeX微汇金融副总裁黄坚峰和口袋理财副总裁常昊宇参会并出席圆桌论坛参与讨论。



以下为圆桌论坛相关原文记录:
刘波:非常感谢零壹财经,作为一名法律金融人,当2016年AlphaGo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之后,我就认为技术本身并不是壁垒,而是看哪家公司最先掌握了这个技术,这才是壁垒。在黑白科技发展的今天,互联和互通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只有深度的融合才能产生一种新的业态,或者是商业模式。我想正是基于这句话,所以今天零壹财经来了,麦麦提来了,大黄蜂征信,爱学贷、吾悠金融、永利宝等各位CEO都来了。接下来让各位嘉宾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韦杰:上来先打一个小广告,爱学贷刚刚在12月底进行了品牌升级,我们现在叫做爱又米,我们是一个年轻的消费金融平台,我们已经做了三年了,跟麦麦提一样也是从大学生做起的,服务于中国最优质的年轻人群体,很高兴今天跟大家交流。
李春天:我们吾悠金融是今年年初才开始的,是围绕家庭消费服务金融这一块的,我们自己在做长租,做一些租房的分期,包括消费的分期,一些现金贷的业务。围绕家庭消费的装修、家电、车牌、车位,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平台会上线,应该是在年后。
何同国:大家好,我是来自于亲隆金融的何同国,我们主打业务是做纯线上的信用卡,这个信用卡有两大功能,一个是取现,还有一个是消费,取现最主打的产品就是手机贷,从2013年就推出这个产品,现在客户规模接近千万,一个月的放贷大概15亿左右。还有一块就是线上的场景交易,我们撮合的交易有百亿的规模,谢谢!
张玉丰:我是永利宝科技的CEO、联合创始人,我们到今天为止正好是三年多一些的时间,一直从事P2P的投融资方面的服务,我们现在有很多合作伙伴,给大家提供成本比较低的资金服务。
黄坚峰:我是WeX微汇金融的黄坚峰,我们主要是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提供一些服务,我们主要的服务三个方向,一个是最基础的支付服务,第二个是系统服务,第三个是数据服务。目前我们服务的商户近500家,服务的个人客户到2016年10月底接近5000万。
常昊宇:大家好,我是口袋理财的联合创始人,我现在主要负责互联网产品,我们2014年年底成立的,到现在两年多,我们上个月刚过完两周岁生日,很高兴来到这里。我们现在注册用户接近600万,每个月的交易额大概在6、7个亿,高峰的时候到10个,主要是针对互联网C端用户做一个投资理财服务,背后有一些资产端,目前主要是以合作方式,跟消费领域深耕的龙头企业做一些资产合作,之前我们也涉猎过房产,房产也做的挺大的,由于监管的20万、100万政策出来之后,这块有受到一些影响。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可以下去探讨一下。
刘波:感谢各位老总,作为一名外行,我理解的大数据金融,如果从贷前贷中贷后的分析,无非是大数据的营销获客,还有大数据征信,还有大数据风控,最后有一个大数据催收,不知道我的理解是不是正确,但是我觉得即便是通过这种概括,也只是表现了对它哪几块做一个界定。有一个问题探讨一下,当下大数据金融比较火热,有的叫金融科技,各位可以给我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吗?让我学习一下。
韦杰:我们叫大数据金融,前面大家一直在谈数据,但是忽略了“大”字,所谓大数据必须是大的,要做大数据,第一点你得有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是拥有实时的数据计算能力的,刚才前面有一位银行的老总讲到了,可能是一个基础设施,如果你用很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在做这个事情,首先你要想一想你是不是大数据,基础设施必须是大的。第二点,你的数据量必须是大的,如果数据还不是很大,我觉得可以叫数据驱动,而不是大数据。
刘波:所谓的基础设施是大的怎么理解?
韦杰:你必须拥有秒级的处理千万级数据的计算能力,这个很难的,主要是硬件和整个技术能力,比如说在一秒钟内要处理扫描几千万的数据,这个才是叫真正的大数据处理能力。第二点,自身的数据积累是不是够大,千万级、亿级,这个算入门。第三个是应用能力,你能不能在拥有了基础设施又拥有了很多数据的前提下,把你的这些数据加工转化,形成有效的营销能力、风控能力,包括您刚才讲的催收,这三点都有的,我觉得才是在做大数据金融。
刘波:韦总的意思是首先基础设施要大,计算能力要足够快,应有能力要足够强。李总,针对韦总说的这几个方面,在你们平台是怎么样界定以及你们是怎么探索和实践的?
李春天:我很赞同他说的,大数据只是一个基础,我们和第三方合作,这个数据拿过来要让它活起来,并不是说随便拿过来就用,你要结合自身平台的用户,他的特色是什么,他需要什么,他的场景是什么,做个性化的分析,才能有个性化的应用,没有活的话,你的大数据没有意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像之前传统的银行有做过仓库物品的质押,但是这个仓库不可能搞一个人守在那个地方,我们应用现在新的云科技的手段,比如说摄像头,可以设置为有东西或者人进去移动就自动拍一张照片发到我这里来,我就触发后续的风控流程和手段,这就是最简单的直接应用。
刘波:何总,手机贷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是怎么理解的?
何同国:手机贷意思就是说你只要有一个手机就可以获得我们的贷款服务。
刘波:是购买手机就可以获得贷款?
何同国:不是的,是你有一个手机,就可以获得我们的贷款,我们是比较早做线上的纯移动化的贷款,2013、2014年大多数都是在PC端的,那个时候移动端的用户占比不到一半,是比较少的,不到20%的时候我们就做这样的布局,现在移动端已经超越了PC端。
刘波:从用户的获取、风控,包括最后的放款,所有的动作都是在移动端完成的吗?
何同国:对,这个就谈到大数据金融,我们为什么全流程在手机上做?就是用大数据解决这个问题,回到大数据金融,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金融,把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应用到金融里面,我们做纯线上放贷而言,首先是数据,收集到客户数据,无外乎就是客户申请的数据,客户行为数据、电商数据、运营商数据、社保数据、基本信息等等,把这些数据收集以后进行加工,就是了解客户,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挖掘,挖掘以后在金融方面应用,因为了解了客户之后,你要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你就可以设计出产品来,第一个就是你设计什么样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二个就是做金融还是要做风险管理,你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你要了解客户的画像,搭建你的风控体系,这两块的应用是比较多的。
刘波:永利宝我是比较熟悉的,作为一家比较资深和比较老牌的P2P平台,两端都在做,张总介绍一下你们对大数据金融的界定?以及你们的探索和实践。
张玉丰:关于大数据,大家讲了很多,我分享一个我切身经历的大数据发展的过程,大概在五年前,我是在百度知道这个模块里面负责百度知道广告的展现和投放,那个时候第一次是谷歌为了解决广告投放的问题,推出了三篇论文,我记忆犹新,全英文的,很拗口,看完了这三篇论文以后,他们又开源了Hadoop这个工具。我们针对广告位做了用户的画像,做了数据模型,三年前开始做互联网金融,一开始做金融因为都是大额客户,最火的就是车房贷,说白了大数据的用途并不大,因为用人工的方式会更准确、更个性化地审核这些客户的资质,坏账率和逾期率都可以得到保证。三年过去了,因为政策的原因也好,或者什么原因也好,现在我们又要开始信用贷,基于信用体系的个人授信,这种个人授信,人工无法进行了,我们又重新开始使用大数据工具来做这些事情。我认为在金融领域,在大数据概念提出之前,各家银行一直在用大数据的方式来做,比如说信用卡,相关的模型也在做,现在结合了互联网金融以后,这个大更多的展现在维度上面,原来银行拿到的征信就是你的房产信息、贷款信息、出生信息和你跟银行产生关系的部分。现在维度增加的,有些维度也不算秘密了,包括你经常在哪里出入,在哪里购物,在哪里快递,包括你平时买什么东西,消费能力怎么样,全都有了。这个“大”字现在更多的展现在维度上面,至于数据量,绝大多数做大数据金融的公司加起来可能还不如央行的数据量大,所以更多的是维度上面的体现。
刘波:大数据可能是以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传统金融机构现在也在转型,比如说银行金融机构去拿消费金融公司的牌照,也去做消费金融,我从你的观点当中听出,好像你是说大数据金融在新金融领域主要应用的维度比较多,传统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比较少的,是不是这个观点?下一轮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黄总请介绍一下。
黄坚峰:因为我的背景还是金融银行的背景,从我对银行的认知,包括我本人也比较爱好金融,金融机构是世界上使用信息最广泛和最深入的机构,IBM的第一台设备跟银行信息化之后,普及率是最高的,要求也是最高的。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微商、摩拜,从O2O、线下数据跟线上结合起来的模式,金融业就面临了转型,金融业,包括招商银行现在也推出来,在它的APP上可以看到,它对所有的客户推出信用贷,最高额接近100万。在放贷理论上没有形成明确的全世界统一的思想,有人觉得数砖头、数车、数房,绝对安全,找得到人,房子又不会动。但是有人觉得做信用贷,用大数据的方式,我简单介绍一下,以前我们会让大家信用卡上填信用单位是什么,到上班时间打你固定电话,确定你是不是在这里上班,现在大数据有了,8点到8点的信号塔位置就告诉我了,是不是跟你的工作位置匹配,如果半年内都匹配,我根本就不需要打电话给你,客户体验也相当好,我不需要让他填,我只要知道他的职业是什么,就基本上判断他的收入,违约率就能控制。金融业一向是非常重视数据处理和大数据的。
常昊宇:我做的可能没有前几位老总那么多,我理解互联网只是作为技术的补充,金融的本质重要的还是风控,我对它的理解有一些不一样,放在以前,比如说口袋理财现在做风控,我们为什么跟这个资产方合作?首先是挑行业数据,我们做投资理财,比如说我跟一个租房或者卖电动车、做美容的行业合作,放在以前是不大可能的知道这个事情的,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一定要有一个行业内深耕的人,通过朋友的介绍可能才知道,现在腾讯百度也做很多公开的东西,我们可以搜索引擎了解到。第二,这个行业里面我们挑一些龙头,就像你去买股票,你也要去挑龙头,因为有一些数据,我们才能够看到你有投融资,我能查到你的各种信息,你的用户数,通过第三方去验证。另外在公司内部,我要了解公司的风控模式怎么做,它有多少用户,它怎么对用户进行风控,包括大黄蜂数据征信,还有一些民间的第三方征信,通过这些征信机构,他们的数据我们做分析,他们给一些维度,我们把这些标准综合起来,评判这些用户是否能接受,这样我们才能判断这个用户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才敢让他借钱。
说到大数据,我比较同意永利宝张总的意见,我以前是在腾讯,我们做产品技术出身,公司内有各种数据,以前做电商的时候,比如说给一个用户推荐商品,我可能知道张总是我朋友,他最近需要苹果,我给他推荐苹果手机,但是几百万上千万的用户,你怎么知道他需要什么?你要通过他的购买行为和各种数据去做分析,才能做一些推荐,这是数据的用途。更大范围来说,维度多了,BAT,互联网三大公司,他们所掌握的数据跟国家相比还是很少的,我们是做互联网金融,我们更多是跟用户打交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我们善于跟用户打交道,银行、电信就可以下沉去做底层服务,我们在中间做一些衔接,这个衔接的基础是我们希望双方都能提供一些数据来共享,因为我要去做一些决策,你的方向,你更专业,我这边也有一些用户行为的东西,我也可以提供给你,我觉得国家或者政府能够有一些组织机构出来主导,像我们这种平台要借银行征信基本上不太可能,现在是不可能,但是三年以后、五年以后不一定,时代在发展,把这些事情信息共享,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是90年代像马化腾出来做一个公司就能一下子做大,现在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公司的合作。
刘波:大数据金融,如果从资金端和资产端两端来分,站在每一个平台,对平台的定位,应用场景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刚才常总的理解,包括跟几位理解的细微的差异。我认为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一个外行做法律金融的人看来,我觉得金融无非就是给想借钱的人借钱,帮助想投资的人一起去投资,简单理解就是这样,无非就是加入大数据这个工具以后,怎么样更安全地找到那些借款人,找到优质的借款人,或者找到信用好的借款人,怎么样安全地帮投资人把这些钱给投出去,这是我一个简单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下大数据金融在你们看来,未来交易的一些瓶颈或者未来的发展趋势,站在你们自己的实践角度去判断一下,给出一个自己的观点。
韦杰:我是觉得如何找到一个办法能够打破现在的数据孤岛的现状,可能是决定未来大数据在各个领域,包括金融领域是否能够继续繁荣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个可能依赖于在座的各位,也依赖于是不是有新的科技手段的出现,或者有新的商业秩序的出现。
刘波:所谓的信息孤岛是指征信系统开放,数据的共享?
韦杰:所有的商业行为都会产生数据,只是今天的这些数据散布在不同的公司里面,可能政府是拥有最多的,BAT也拥有很多,小企业也拥有不少,但是如何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或者是手段,或者是秩序能把这些数据融合起来,我觉得这个是从大局角度来看,怎么让这个行业持续繁荣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刘波:每一家平台公司都应该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找到自己相对来说最关注的一个点,从而树立起自己在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知道在这一块,李总是否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李春秋:上一位嘉宾已经谈了,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困难,大数据应用这一块确实存在信息孤岛,很多数据没法打通,即使能够打通,有些数据的公信度也是比较差的。你要么就是BAT,自建一整套的体系,出一个芝麻信用分,不仅自己可以用,还可以给第三方用,对于我们创业公司来说,我们也需要自建一些场景摸索用户数据,我们希望这个用户不只是外面各种途径找来的数据,我们要有手段验证这些数据,要让这些数据活起来,利用起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围绕家庭消费生态链一层一层往下挖,我们最早做私募基金,然后这些人买房,做一些抵押,再到后面,用户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要知道之前的历史信用,我们现在做长租公寓,你住在我这里,我慢慢收集你的信息,你的工作信息、行为习惯、消费信息,包括住了几年去结婚,结婚以后会用到什么消费的东西,我们希望自己收集更多的数据,做一些结合,为一个用户做五到十年的反复挖掘,而不是现在很多互联网获客就是一锤子买卖,一单做完就流失掉了,我要不停地获取到几百万、几千万的数据,才能把自己的价值给支撑起来,我们希望能够一层一层接下去,即使只有几万或者几十万的用户,但是核心价值非常大。
何同国:我先讲一下我的经历,因为我最早是在银行的,我在银行的时候不太会用大数据,因为监管各种原因,但是因为有行业数据和央行数据,我觉得够了,谈不上大数据,是小而强的数据,但是我到了科技金融公司以后,我发现要做金融,首先要解决风险管理的问题,而风险管理的基石是数据,但是创业公司一穷二白,又没有数据,怎么办呢?我们会非常饥渴地去获取市面上所有可以拿到的数据,拿到以后做什么?我一直在想我们这样的公司靠什么活下来?靠什么有竞争力?三个点,第一个就是获客能不能做到精准营销,降低成本;在内部的运营和客户体验上是不是能胜别人一筹;最后一个就是风险管理,你是不是能够把控住风险,这三点非常重要,而这三个点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对于客户的理解,客户的理解就反映在数据上,把这个数据充分挖掘出来。但是怎么去把它进行很好的挖掘呢?我觉得对我这样的一个公司来说就是做两件事,第一个是能不能拿到很多很有用的数据,在目前我不知道外部数据关联性的情况下,对我来说所有的数据都是风险或者内部管理的相关数据,只有经过不断的测试之后才能知道。第二个就是把这些数据拿到之后进行很好的应用,就是你的加工处理能力,一个是速度时效,第二个是对数据的提炼深度。这几块都是我们未来重点培养和历练的一个方向,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很好地存活下来。
张玉丰:首先我认同韦总的说法,就是信息孤岛的问题,除了数据量的大小以外还有完整性的问题,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广度,一个人有买车信息和买房信息;第二个就是时间维度,中国近两年信贷的发展才对大数据的要求有提高,大家真的认为数据是有价值的。在之前,可能在座各位18岁以前的数据也就是小升初的这些教育数据,这个数据还是需要有一个持续的补充进来,这是关于信息孤岛。
第二个主要是反欺诈,中国人很聪明,前天刚看到一个案例,有这样一个人水平也不怎么高,但是他研究了各家的风控模型之后,专门在QQ上开了群,教大家如何闪电贷款20万,他的这个课程是收费的,这个人光靠培训这个东西就已经月入百万不是梦。所以反欺诈一直是我们国内创业,无论是做什么,只要是有补充或者是涉及到金钱的地方,商品的地方,都需要去做的工作。
第三个偏技术一些,就是数据清洗,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肯定有些数据是有冲突的,有冲撞的,我们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个清洗?实际上数据清洗的工作一直被认为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认为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不同的模型对于一个人不同的数据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何去做数据清洗的工作?这个我觉得在未来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黄坚峰:这个领域其实是一个征信领域,大家对它的具体使用讲了一下,我再具体补充一点,纵观全世界,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征信体系最发达的国家,大家非常向往,是一个征信很好的国家,大家知道它的征信体系最早建立是200年前就建立了,而我们中国的央行征信系统是在前任央行行长指导下干的,也就是10年左右的时间,是不是说中国就没有机会呢?我不是这么看的,大家看到美国邓白氏做了200年,是目前企业征信做的最大的,而且是全世界联网,不断收购英国、法国、巴西的第三国家的征信公司,我们是不是没有机会?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机会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BAT,我们在全世界商业竞争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把BAT做起来,在世界上非常前列,这个机会就来了,我们有BAT数据了,阿里有阿里国际,可以走向世界;腾讯把我们华人的社交走向世界。我们的数据在最近五年之间,我们的数据采集量是全世界最大的,华人数量又是全世界比较大的。从宏观上来讲,我们有机会去超越这些先发的国家去做我们的征信。我们现在最弱的环节,我倒觉得可以提一点,是我们的监管,就是我们宏观的工信部也好,央行也好,就是牵头部门,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把工商、公检法、央行、银联的数据打通,我们能不能尽快把互联网,在央行或者是银监的指导下面,把这么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结合起来,打造出我们的征信体系出来,这样对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我在这里也呼吁一下监管机构能够看到,银行也非常顾虑,互联网大数据采购会不会有商业风险,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痛点。国外有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父亲有一天突然收到超市寄给他的一封信,说他的女儿要不要尿不湿,他非常愤怒,因为她女儿还没有结婚,去超市闹,超市也不知道,因为超市主管不管这个,是后台数据部门分析的,因为孕妇在怀孕之前会买一些乳液,根据她前面的消费信息判断这个年龄层的人有可能怀孕的状态,有可能需要尿不湿,所以推了尿不湿。过了一个月以后,这个父亲就打电话给原来他投诉的超市的负责人,说我错了,确实我女儿是怀孕了,说我没发现,她未婚先孕了。大家可能西方这样的行为比较开放,在东方很难接受,没有结婚的女孩子,你给她寄一封尿不湿的广告,是很难接受的。那么在大数据使用的时候,我们要设定一个底线,设定一个红线,只要个人授权了,在哪些领域可以使用,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常昊宇: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来看,理财端主要是收集用户数据,因为我们做了两年多,两年多的时间,理财是低频的行为,做了东西,希望更多的用户来用,我们会做一些社区,上面有一些投资顾问会发一些帖子做一些指导,有客服和专业人员在上面解答,我们搞一些小的游戏。口袋理财对用户来讲不仅是理财,上面会产生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心里也许没有用处,但是到后面,无论是做数据营销还是做运营,都会对我们有一些帮助。回到资产这一块,作为理财平台,我们对资产更加重视,对用户来说,我们是拿他的钱来投资,一定要让他放心的,我蛮同意黄总说的,我希望政府或者监管部门有人牵头把一些底层的数据,无论是规则还是法规都要建立起来,何总做手机贷应该也知道,如果用户不还你钱,其实你没有太多好的办法,你把所有的电话打一通,最后就他被拉入黑名单,不接你电话了,这就是要上升到道德层面。那么我能不能对你出国,对你的银行贷款都要有一个约束等等。所以我们要一起来探索怎么样通过一些手段来把互联网金融给做起来。
刘波:从今天大家的穿着来看,就知道大家都是很有情怀的人,我今天刻意没有穿西装,我看台上的各位也没有穿西装,或者是休闲西装。大家是做互联网的,做互联网以前被冠以屌丝,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刚才提到信息孤岛的概念,我觉得很好,刚才又提到了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我觉得还可以再讲几点,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我们不能再分享了。在过程当中我欣赏李春秋总裁大胆的情怀,既然现在所谓的征信渠道不完全,或者征信体系没有完全放开,BAT又不愿意分享,或者说获取它的数据很贵,成本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我自建一个数据的生态系统,通过创造的场景,消费金融也好,供应链金融也好,或者空间收益权众筹,或者是旅游分期,在一个垂直细分的领域扎根去做,累积自己的用户和用户数据、行为轨迹的大数据,我觉得这不妨是一种新的尝试,可能比较难,但是我非常佩服你的这种情怀和气魄。今天我们的讨论,我个人认为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限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讨论只能到此结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我们为什么要有大数据,还是用邵主任的一句话,未来一定是所有东西走向融合之后才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业态,就像今天的的数据金融,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